作者: 苏州海事智能设备有限公司
中国江苏网讯(记者付奇)江苏连续11年位居全国造船大省,现有造船企业近4000家,其中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420多家。去年,全省造船完工量1801.7万载重吨,占全国份额的49.1%,实现销售1180.9亿元,同比增长17.4%,已形成千亿级造船产业链。
迎全球疫情“巨浪”,江苏造船业面临哪些危机,又将“驶”向何方?截至4月中上旬,我省造船业开票销售增长超16%。“实现逆势增长,得益于企业主要根据在手订单的生产进度确认销售,因此前期受疫情影响不大,而疫情全球蔓延对二季度开票销售表现必将有较大影响。”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相关人士分析认为,纵观国际“船市",受疫情影响,持续低迷的航运和造船市场“雪上加霜”,新船投资信心进一步受挫,这一情形很可能将持续很久。
不过,危中有机。去年我省造船业手持订单量占全国近半、世界1/5,像新时代造船的订单已排到2022年,尚有时间等待行业复苏和转型升级。
“我省船舶业应向高技术、高附加值转移,抢占国际市场份额。”新时代造船负责人表示,为打破一些国家在LNG船冷冻技术方面的垄断,公司尝试用压缩技术重新设计LNG船,目前处于设计、建模和论证阶段,亟须在技术焊接方面得到支持。“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潜在风险,更凸显企业智能化改造的必要性。”徐戎说,邮轮被称为造船业“皇冠上的明珠”,我省已具备建造远洋豪华邮轮以外所有船型的能力。招商重工正在开展邮轮智能船厂建设,仅智能化设备投入就有30多亿元。他建议,省有关部门针对船舶行业智能化、自动化改造出台“点对点”政策,助力企业尽快摆脱对国外的技术依赖。
“放眼长远,还需加大对船舶企业信贷、融资等金融扶持力度,支持船舶工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。”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陈雄建议。比如,由省政府牵头,组建银行信贷财团,采取“一企一策”差别化授信;针对可能出现的弃船风险,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江苏省分行牵头,联合保险公司开拓专项保险业务,对弃船实行差价收购,与国家龙头运输企业联合拓展远洋运输融资租赁业务,努力变危机为商机。